人物

李乐山教授在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讲话稿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 2006-02-05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人们有史以来各种艺术已经把所有的曲线形式,色彩形式,绘画形式探索完了,其中尤如象立体空间,那么需要创造新的形式,要高效率、动感,又不能和以前重复,只剩下什么呢?直线,几何圆,只剩下这些东西。这三个思想汇聚到一块就形成了包毫斯的几何美,几何型。也就是点、线、面,探索形的合作的结果,把结构主义新形式进行了发展,造成了拆迁形式。回头来回顾历史你就发现,他们的确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很高的起点,而且站在人类整个历史纵断面的把所有东西都考虑在创造中,花了10年工夫。

系招学生是工科,入学没有美术考试,也没有在档案里夹一幅画,因为通常学生十个当中有八个不是自己画的,都是别人画的,我不吃闷。进校以后我会再测半个钟头,前五分钟画一幅画,要么是一个方盒,要么是一个圆罐子,都是很简单的线。就有两个要求,比例和透视。如果他一笔,“吱”这个线条画得下去,一笔椭圆画得出来,这就足够了,对工业设计来说就足够了,就是可教之才。如果他在底下画着线,怎么抖啊,这不行。第二个测试什么?能力测试,心理能力测试,创新能力测试。比如说,有一次用一米长的铁丝或铜丝或钢丝,问,有多少种用途,你说得越多越好,每说一种得一分,最后从头往后数,看你能得多少。进校后前五周还是模仿,因为这段教学目的主要就是比例透视。要把这个比例关系练得很熟。我们学生拿着报纸横竖地画那个线,那画了不知道有多少张报纸,有同学画几百张的。到第六周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杯子,两个钟头设计30个。两堂课再设计30个,不许重复。这些课下来有一半学生都靠着,他说:“老师,你看我都成这个样子了,我现在感觉这是个杯子,我看电线杆是个杯子,我现在看你也是个杯子了”(笑)真好,好,这是我们传统学素描从来没有进入过的状态哦。听着音乐,嚼着口香糖,拿着笔噌两下,还聊聊天(笑声)。永远没有进入那种如痴如醉的忘我的状态。而设计必须进入这个状态,忘记一切,脑门只有这个我怎么创新杯子。另外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在企业工作的人都知道,设计师每时都象上战场一样,一有任务就要受逼,两天出多少方案。正是学校里的训练没有把学生逼到过这种状态,所以他始终象个小农那样悠悠忽忽地慢慢吞吞地干,所以到工厂里两个月就垮台,脑子里没东西了。好,这两次作业完了以后,第三次怎么办呢?讨论。每个人选一种方案,那么30个人就有30种不同方案。毕加索讲不出30种,爱因斯坦讲不出30种,但是学生群体思维能讲出30种。就凭这个作业,他就可以毕业了。能到玻璃厂,每年他用一种设计思想,设计出一个系列,他就能够30年不会下岗。这就使学生明白了创新思维是设计的根本,群体智慧是他学习的主要方式,讨论是学习的主要途径。而我们传统的学校基本上不明白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每个学生都是主动的,大家融成一体进行创作形成一个思想流。好了,这么完了以后让每个学生写自己的总结,好好地休息一个礼拜六,礼拜天,然后再开始画杯子。那么这次作业两个钟头你们说让他设计多少个杯子呢?(1个)你怎么又糊涂了,实际企业里头要求你每次都要做很多方案的。第一批方案可能全部要被枪毙,你马上再过一天又要拿出很多方案。你们说两个钟头让他们设计多少个?(30个)30个?太少。(100个)哈,他是我的知音。我头一年心里还打鼓子呢,想着是不是把学生逼疯了。一年下来最好的学生最多一次设计了88个,最少的也设计了将近40个。第二年,最多的一个设计了96个。现在你看,我们过去老师有个困难,有个困惑,上课应该按谁的水平来把握进度,一般按中等水平的学生把握进度。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跟不上,谁都不满意。我们现在提出了极限要求,每个人都使劲努力。好的,中间的,差的都能把他们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都能吃得饱。我和其他那些著名院校的老师讨论这件事,他们讲画一百个杯子,你就照着画,再不行就抄,抄一百个杯子都够呛。他们曾经怀疑我们的学生造型课,一学期只有64学时,64学时就是每周只有4个小时。按他们所有人的看法,不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把素描学得好,我就让他们看,他们的学生不过如此而已。我开学前,我买了一万张纸,A3的,我本来想可高兴了,这用3-4年没问题了。我买的纸可便宜了。我没想到这一个学期下来这一万张纸都画光了,每个学生都画那么厚的一本,这个练习的量是一般美术院校都达不到的。从此我们的学生能闭着眼从各个角度把杯子设计出来了。(笑声)。这就说明一个典型了----上课的方式。我想再讲一下,我们总觉得学生什么都不会,需要老师来教,我们发现我们错了。我们现在和学生形成一体互相帮助,互相弥补。通过这些我们就发现学生传统的审美观念都想到,现代的审美观念都想到,后现代的审美观念也都想到。由于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所以他们把各地方各阶层的文化色彩需要,特殊需要全部表现出来,这是以前上课,任何老师达不到的水准,所以通过这个看到激发创造能力主要靠什么办法呢?第一个就是逼,把他逼上梁山。第二个是讨论。主要是这两个途径。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创新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说我们要求形成习惯,在一个礼拜内要求学生每天从宿舍走到教室就得沿途发现十个设计问题,可以是建筑,可以是道路台阶,路灯等等。要发现十个设计问题,设计的不合理,材料用的不对的,造型的不合适,他提出改进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创新设计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所以,三个方法,第一讨论,一个从思维方式来说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里面有个问题,发现问题难还是解决问题难?(学生回答:发现问题难。)那么这方面就讲到这里。 dolcn.com IBG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IBG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下面我再讲一下我们三大构成是怎么上的。我才回国的时候,到了某个著名的美术院校,他们问我,德国怎么上三大构成,我闷了,我在德国从来没听说过三大构成。后来他一说我明白了,是1920年包毫斯,是伊顿等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很少一部分。在那个年代用点线面来造型,这是当时的前卫派。因为在当时的艺术主流是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等等,而他们这些人,伊顿是和毕加索齐名的。他们没有跟随历史的主流,而搞这种来。为什么搞?这50年后人们才发现他们思维眼光非常敏锐。因为在1920年是西方的第一个现代化历史过程。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机器,流水线和汽车。那么人们的审美形式就需要新的形式反映时代特征,反映工业化,反映大生产的这种审美形式,这是一个要求。第二点,农业社会是稳定的,工业社会是求新求变的。你看19世纪以前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20世纪以后新的流派出现很多,反映这个时期的核心价值的求新求变。对社会来说这是个新的变,要反映工业时代新的东西,是以前没有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就是材料,分析数据,就是这个载体。因此,玻璃,金属,水泥,不锈钢这成为造型的对象。   文  /  李乐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