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屠基达 院士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转载 2006-06-28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屠基达(1927年生),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1951年参加初创我国航空工业,1958年起,全面主持飞机设计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初级教练机、第一种改型歼击.....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一次性优质试制成功——歼一5甲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六十年代初,台湾海峡形势紧张,美蒋飞机P2V经常夜间低空入侵沿海各省进行侦察骚扰,我国虽有一些进口的米格一17PF,但不够用,中苏关系破裂后,已不可能再进口,因此,国防急需歼一5甲。这一重任,交给了成都飞机厂。1960年春调入成飞厂的屠基达被任命为歼一5甲飞机的主任设计师。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歼一5甲没有设计图纸和生产资料,只有两架实物飞机和全套歼5图纸和工装。飞机外型和结构是按飞机实物严格测绘的,但强度计算、外载荷计算、静力试验任务书和技术条件等,则是按自行设计方法自己制定的。结构全面测绘完毕后,经分析对比,发现有36项部件,包括机翼、后机身与歼一5大同小异,没有原则性差别,经报告上级批准后,改用歼一5图纸。即便如此,自己设计的图纸仍占全机的60%,l万项零件中,与歼一5不同的占50%。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斗,1962年10月,终于发出了全套歼5甲设计图纸和资料,铺开了全面试制工作。1964年11月11日,成都飞机厂的“头胎孩子”——歼5甲首飞上天。三机部部长孙志远高兴地赞誉:“歼一5甲是成都飞机厂的发家机。”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艰难未曾忘忧国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当年,我国航空工业曾面临这样一种局面:空军要求高级教练机最大速度达1000千米/小时,而歼教一1,指标原定为800千米/小时,无法适应空军要求。装备空军的的米格一匕教练机,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进口显然已不可能,空军急需歼击教练机而没有着落。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有着高度事业心的屠基达,想到了以歼一5甲为基础,改型设计为歼击教练机。屠基达认为:教练机不打仗,发动机不要加力了,可以用伊尔28的发动机,腾出后机身空间加油;机炮只保留1门,以弥补增加教员舱所减少的飞机储油量;最大速度可以大干1000千米/小时。歼一5甲作为夜间飞行的歼击机,原定总产量只有150架,生产数量有限,大量的专用工艺装备闲置起来十分可惜,而教练机是一种长期稳定生产的机种,对工厂发展和经营极为有利,生产中可以大量借用歼一5甲的专用工艺装备。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经过多方努力,1965年初,歼教一5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详细设计开始了。屠基达再次担当重任,不仅主持设计同时兼任飞机试制领导小组副组长。屠基达提出了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满足教练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设计现场,屠基达强调最多的是:设计员笔下有黄金,一点一线都联系着飞机的制造成本,设计资料不能留下祸根。有问题,设计时改好了,只需花1元钱;试制时改好就可能花百元、千元;批生产时再改,可能就得花万元、几十万元,我们不能不算这笔帐呀,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工厂现在还很穷。什么样的思维,造就什么样的创造精神和工作态度。设计图纸发出后,屠基达带领设计人员深入车间,和工人一起动手准备试验,一起做实验,一起解决试制中的问题,努力推动飞机由图纸转化为实物。试制工作出现了又快又省的局面,整个飞机的研制费只花了100多万元。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在歼一5甲飞机首飞上天一年半后,1966年5月 8日,我国第一种改型教练机歼教一5在成都首飞上天。当年,航空装备定型委员会的鉴定文件对歼教一5的评价是:‘城都飞机厂改型设计、试制的歼教一5飞机是成功的,…·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升限、航程等,基本达到了原提出的技术要求,比苏联的米格一15型飞机好。可提供空军、海军航空兵部队,批准定型并投入批生产。”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歼教一5最终以它良好稳定的性能,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了1000多架,成为我国空海军、航校的主要教练机;成为空军八一表演队专用机;成为我国主要出口机,先后出口援外10个国家。1984年,歼教一5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苏联没有这种机型,1991年屠基达参观米高扬设计局时,看到陈列室里将其列入米格一17系列,用的是巴基斯坦空军的机队飞机照片。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为事业无私无畏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后,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援。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仿制成功了米格一17飞机,把航空工业由活塞式飞机推进到喷气式飞机时代。第二个五年计划一开始,中国又陆续与苏联签定了米格一19、米格一21等飞机的技术援助合同。但是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生了分歧。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将两党分歧扩大到了国家关系上。经过半年多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的斗争和反击,中苏关系才一度有所缓和。1961年2月苏联通知中国,它愿意转让米格一21飞机的制造权,并希望中国派代表去莫斯科谈判。中国政府抓住这个时机,在不附力任何条件的前提下,与苏联谈判签订了转让米格一21F-13型飞机制造特许权的协议。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六十年代,引进苏制米格一21飞机,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了两个系列的发展:一个是仿制生产及其改进改型,发展出歼一7系列飞机,另一个是在吃透其技术的基础上,以歼一7为原准机,发展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歼一8系列飞机。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歼一7飞机最初由沈阳飞机厂仿制成功,飞机的稳定性、操纵性、起飞着陆和机动飞行性能、无线电及其它设备都比较先进,但也存在着目视距离近、航程短、救生系统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一时很难替代当时装备部队的歼一6飞机。歼一7飞机在使用中发生了几次带盖跳伞不成功的事故,其救生系统曾被飞行员视为“活棺材”,歼一7飞机面临着厄运。czW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歼一7改型任务由沈阳转交给了成都飞机厂。1969年末,屠基达带着“文革”造成的伤痛,再次挂帅上阵,挑起处理一期歼一7改进改型重担。他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工厂技术、质量、检验部门被取消;规章制度被废除; 技术队伍星散零落;新进厂的工人文化水平低。屠基达只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一方面,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抓起,为工厂恢复机构、集中人才、建立新的工作秩序而日夜操劳,以致再次胃出血。另一方面,抓紧处理改型工作,带病赴京参加汇报会,着力解决对歼一7改进改型信用度的争论,为歼一7改进改型赢得继续生存的命运。针对有人提出的飞机质量的6个问题,他指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是已经处理了的个别超差问题;有的属于发动机改型设计提高100度排气温度后的正常现象。改进改型的缺点是缺乏技术上的全局安排,在技术上重视不够。上级军管会领导带领工作组专程来成都飞机厂调查,最终作出了对歼一7继续改进的结论。之后,经叶剑英副主席听取汇报后决定,将原来的6项改进项目改为3项,更名为歼一7I型,重新试制。歼一7I于1973年试制成功,1975年4月设计定型。  文  /  候淑萍 钟良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