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对话北美设计大师专题--邓兆旻:环境智能将是设计的新思维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新浪科技 2006-02-09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假设未来这些东西都散在生活周围各地,这些电脑有没有可能对于人的一些需求做出智能反应,例如当一个人进入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的墙是不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比如说,我每天早上起床可能就是喝杯咖啡,系统可能知道当我拿起咖啡杯就是我想知道今天的世界大事,搜寻引擎把我有兴趣的新闻投影到墙上,如此这般这一连串的动作,整个空间跟生活周围的物品可以开始对人做出反应。传统上,这些都东西都是“被动”,现在我们希望让他变成“主动”,这个空间可以感知人的存在。根据不同的人,空间就会有不一样的改变,如你可能对财经类的消息有兴趣,我可能对设计跟美术家的动向有兴趣。所以说,环境除了对于人是有人性化反应,还得要做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Q 你们除了把数字媒体做入实体环境中,是否也对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作任何研究?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A:我们小组不主要做电脑的GUI,我们整个组的愿景与任务就是要把电脑放在环境中,整个使用者界面都是让你跟你熟悉的东西做互动,事实上GUI发展三十几年,某种程度上已经相当成熟,而我们希望成立这样组,或者整个世界都在做Ambient intelligence的原因的就是认为GUI不是最好的互动方式,甚至是说个人电脑不是最好的获得信息的方式,GUI是因为有个人电脑才有GUI的研究,但真说到底,如果个人电脑不是最好的话,我们如果必须放弃它,那我们就要重新想一套使用者界面该是怎样的,而不是GUI怎样被改变。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Q: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假设,也是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A: 我自己不觉得这两个是相抵触,有些时候你也会觉得用传统的电脑会很好,但是有时后在实体环境的生活方式里,你获取信息的方式会比较简单,尤其是对于对电脑不熟悉的人来说,这会是一个很新的尝试,这不代表说原来电脑的模型是错的或是不好的,只是有时候它没有那么适合。很多时候传统电脑会比Ambient intelligence获取信息的方式好,这两者应该是采取并行的方式走下去,比方像是Hiroshi Ishii 教授那个天气音乐瓶子,我只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如果想知道下个星期,或是要知道下雨机率有多少,诸如此类很细节的数据,那个使用者界面就不能像电脑一样可以给我们很细致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个瓶子就不是你想要的界面。如果只说对祖母想知道儿孙在美国天气是怎样,由于她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细节,只要把瓶子打开,看颜色跟音乐就知道天气是怎样。所以不是有好坏之分,而是有不同的需求。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Q:今天我访问Hiroshi Ishii教授时,他说我们大部份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被电脑化后“失去”的是什么。你认为在你们的研究中,如何才能周全地为下一代会创造一个新的环境出来,而不会顾此失彼?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A:在做这样的研究时,我们必须跟很多不一样领域的人做沟通,比方说要赋予墙生命,这样你可能要跟室内设计师、做建筑的人了解说在他们设计室内设计时,那墙所设计出来空间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把科技引入会不会破坏墙对于整个建筑空间的意义,会不会说整个空间不是建筑师当初想的一个功能,透过这样一个对话,做建筑的人也可以知道将来科技进入人的生活中之后,会对于建筑跟室内设计有怎样的影响。对我们来说,他们在做室内的设计时,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考验是什么,我们在设计科技时是不是也可以把这样的考量放进来,避免说今天硬把这个科技塞给别人,造成别人得想办法适应我们的东西。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MIT 媒体实验室有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人,有来自各路人马,背景都非常的广泛,我们有念建筑的、社会心理学的、广告传播的、认知科学的、脑神经的、有我这样念传统电脑软件背景兼作设计的,也有机械工程师…等等,不似一般的大学你平常互动的都是同一领域的。举例像是我们组里面,一个念戏剧、一个念文学、一个念认知科学、三个念电脑的,而电脑程序是必修的,即便你可能不必像原来科班学电脑的人那么利害,但你至少必须能展示出你的作品。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整个媒体实验室有三十个老师,一百五十几个学生,不同领域的人彼此脑力激荡,这些激荡正是媒体实验室里最珍贵的东西。oY6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文  /  侯如珊、蒋显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