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管理者形象设计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www.3d3d.cn 2006-07-19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由不同的对象而设计不同的形象
1.在上级面前的形象的设定。在上级面前,管理者变成了被管理者,就使得对于管理者而言,这种公共关系较为特殊,也使得管理者在处理这种关系中处于两难境地。那么,怎样摆脱这种两难处

管理者态势语言表现形式

 

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社会交往与人际间的信息沟通始终是相互伴随在一起的。在任何一次交往中,人们的表情、动作、姿态都在传递着信息,不管您是否有意,不管这种传递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一目了然的还是难以捉摸的,它都在起着一种维妙维肖的无曲有声之功效。

(一)眼睛:心灵活动的窗户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态:亲切的目光,让人感到温暖;阴森的目光,使人心冷;贪婪的目光,让人厌恶,,凡此种种,都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眼睛本是用来看周围的世界和其他人的,可是人们也恰恰可以从此觉察到对方微妙的内心变化。所以,眼睛的动作时常被人们形容为一种目光。有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是从彼此的问候时开始,而是始于两人的目光对视之际,最典型的莫过于“一见钟情”了。因此,管理者在运用态势语言时,必须首先对此加以注意,您与对方视线对视的时间、视线的方向和位置、目光的柔和等均应留神。

在会议上,作报告时的目光运用前面已有论述,在此不再重复。在日常交往中,联系业务,洽谈生意以及外事谈判一般采取所谓的“公事凝视”,凝视区均在对方的双眼及前额之间,这给人以郑重、严肃的感觉,使对方认为您对此事认真,有诚意,并慎重地考虑考虑你的意见。对下级交待工作时,不妨也如此,但千万不能忘记您应努力使自己的目光更加柔和一些,这样他会觉得您平易近人,倍感亲切。当然在您愤怒时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来。

(二)“巧笑倩兮”

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是人们态度的重大反映区域。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程度。面部表情是表示内心感情的最敏感的态势语言,信息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情态语言在态势语言中所占的比例是多么大。事

实上也正如此,人们特别是管理者使用态势语言时,最纯熟的就要算这一种了吧,而在这面部表情中,管理者们最偏爱的就是笑了。当一张笑脸摆在下属和同级们之前时,他们几乎很快会把它判定为友好的表示,除非背景极其复杂,而决不会去仔细揣摩,反复研究,这轻而易举的一笑,立即就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了许多。

大部分管理者平时总喜欢面带微笑,这种态势语言告诉人们:“来吧,我是朋友。”当然,由于性格的差异或其他原因,有的管理者却总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我想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会这样认为,我们的生活需要微笑,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微笑,前者为了自己的健康,后者满足别人的希望,当您在会议上,汇报中或与部下谈心之中,用自己维妙维肖的笑容,向管理者或下属们暗示或传递一个细小的意向,而对方立刻心领神会之际,一定会从内心中发出满意的笑容!

笑有真有假,真笑几乎是不受控制的,而假笑则是一种伪装的态势语言。有研究表明:真笑的第一个表情特征是嘴唇迅速咧开,第二个特征是,在笑的高潮以后,紧接着短暂而迅速地闪一下眼睛,那些“来得快,去得快”的笑,只是纯粹作为一种态势语言出现,并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满足,因而也是不成功的运用。管理者在修正自己的面部表情时应尽量注意克服,否则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决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上帝之手

手势语言艺术,是整个态势语言艺术中的一个大家族,也是人们在自觉运用态势语言时经常使用的部分,手势灵活方便,变化多样,表达内容丰富,并且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管理者的手势语言的种类更丰富,动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本章的前几节中,如会议语言艺术、报告语言艺术中我们对管理者的手势语言已略有涉及,在此更做进一步论述。

正如我们先前所讲过的,态势语言主要作用是表达行为者的思想感情,其中的手势语言更不例外:老朋友见了要握手,依依不舍要挥手,无可奈何要摊手⋯ 。管理者不但在重大决策或紧急关头经常运用手势语言来表达自己,这一语言艺术更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恐怕要算握手了。据说外国有的政治活动家在竞选活动中每天要和数千人握手,以致手上都有了某种疾病。一般地讲,握手是最形式化的身体接触,它只表现疏远的淡漠关系,但对管理者来说,切不可忽视这一常用的身势语言。从您握手的方式,用力的轻重,有经验的人将会制定出您的思想活动及性格。有些管理者与人握手时软弱无力,使对方觉得有一种握着一条死鱼的感觉,如果事情果真到了这份上,您还是改正为好,没有任何下级、同事或上级会喜欢您用这种态度与他们交流,这就等于说:“我对你不感兴趣⋯ 。”

每个人都懂得运用自己的手势来交流感情,在语言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这么做,但至今为止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对这门古老的艺术运用自如,拥有一双“上帝之手”,作为一名管理者,您鼓励下属时,您指示工作时、难道不想如此么?

风范长存——管理者演讲形象设计

 

演讲助你事业成功

 

□必不可少的良将

 

演讲,就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它是一门将语言、感情、姿态诸方面进行综合,激发人们心灵之火的艺术。

管理者发表的演讲,主要是施政演讲和思想鼓动性演讲。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应该同时是一个演讲家。因为他有责任向人们宣讲政策,并鼓励群众为之奋斗。同时,演讲是管理者与群众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有效方式,他也可以通过演讲让群众理解他,从而支持他的工作。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广大群众对一项政策难取得一致的思想认识,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他的演讲能力,当着群众的面“说清楚”,力求在群众当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意志,否则,集体的行动效率就会差一些。要想做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演讲的才能,否则,也将难以实施

有效的管理。演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当管理者想要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演讲就是传达的工具。管理者要宣传政策,鼓动人们的工作热情,介绍生产经验,传授知识,发表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观点看法等,这一切都需演讲的才能。

演讲是管理者与听众的有效交流工具。通过演讲,可以使听众了解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思想观点、知识,获得对演讲者的完整的印象以便对其言行作出自己的判断。相反,如果管理者不充分利用演讲的方法,而仅仅通过电话、文件来管理生产工作,就会无形中割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联系,这就必然会造成无形的隔阂。演讲可以帮助管理者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表达自己思想的问题,学习演讲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条理地把思想和材料组织起来,以便学习把演讲者想说的话言简意赅地说出来。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有兴趣听演讲者的演讲。不要认为凭着“口才好”就可以演讲好,内容空洞的词语是不会打动听众的。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风格、特点培养自己的演讲风格,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演讲还有利于培养管理者的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否强,对他的事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演讲有利于管理者信心的培养。人们在演讲中的恐惧和胆怯,乃是一种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困境的本能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对演讲场面不熟悉引起的,当习以为常后,恐惧、胆怯将烟消云散,并转而喜欢这类场面。

演讲可使管理者更多地认识自己。当管理者阐明一个观点、想法时,就会发现自己到底懂了多少,从而更多地认识自己,并设法充实自己。演讲可以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无论从事哪一个方面管理的管理者,都首先要求他具备对自己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感。而演讲,是演讲者内心世界的流露,是语言和行动的结合,听众在倾听演讲者演讲的同时,也在观察着演讲者的行动。演讲者面对众多的听众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就必须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起责任来。

另外,演讲还可以便管理者学会与别人相处。在演讲的过程中,管理者会发现、认识到听众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学会更多地了解别人,从而更好地与之相处。通过演讲,管理者缩短了与听众思想感情上的差距,与听众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演讲是每一位管理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成功的演讲大大有利于管理者的加强管理,同时,演讲还帮助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进步。

二、管理者演讲的形象设计

 

□开头利索明朗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演讲,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好的开头对一次演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要做好演讲的开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人在演讲的开头总爱说上几句谦虚之词。比如:“同志们,我没有什么准备,实在说不出什么。既然让我讲,只好随便谈点,讲错了请大家原谅”等等。这虽是谦虚之词,却是一堆没用的废话。演讲还没有开场,就把

听众弄烦了。也有的演讲者,往往爱用诉苦式的开场白:“同志们,这几天实在太忙了,始终抽不出时间,加之身体欠安,恐怕讲不好,请大家原谅。”既然有这么多的客观原因,何必硬来演讲?这类开头都是不好的,必然会影响演讲的效果。

演讲的开头,可以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开场白,都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太多的客套话,不要故弄玄虚,而要提纲挚领地说明演讲的宗旨,起到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作用。

但我们在演讲中引用事例时,需要注意不要故弄玄虚,乱加渲染,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甚至事与愿违,引起听众的反感。

□演讲的体态

 

(一)眼睛

管理者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管理者,其眼神运用十分广泛,其水平高低必然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果。周恩来总理同人们谈话时,目光和蔼可亲,自然地人们会对他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因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锻炼和加强自己的眼神语言艺术,创造出自己的眼神表达效果。

那么,在演讲中,究竟应如何运用眼神呢?

首先,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管理者的眼睛要随着自己的情绪和演讲内容的发展时而目光炯炯,时而目光沉郁。如果管理者始终总是一种无动于衷的眼神,就会给听众一种麻木、呆滞的感觉,不仅引不起听众的注意,而且有损思想情感的表达。管理者的眼神变化与自己的思想情绪的变化,演讲内容的发展相和谐,使听众从灵活多变、维妙维肖的眼神中,深切领悟到演讲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意,从而达到交流情感、传播信息的目的。

其次,将目光注视方向的同一性和观察方位的多样性结合起来。所谓方向的同一性,是指在演讲中,管理者应该始终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正视着听众。这不仅是听众感到“他是在向我进行演讲”,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力和共鸣,而且也可以不断地观察到听众的反应和情绪。相反,如果管理者或仰视天棚,或俯视地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躲避听众的

目光,那么不仅无法与听众心心相通、交流情感,而且也显得不庄重、不礼貌。显然,这些注视方向没有同一性的目光是管理者在演讲中应当忌讳的。

唯有自然、活泼、得体的眼神,才是其演讲语言表达的得力助手。保持目光注视方向的同一性,并不是说眼睛要直盯盯地一动不动。在演讲中,管理者要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听众,以增强自己与所有听众的感情联系,具体他讲有三种方法。

一是环视法,即让目光像探照灯环射夜空一样,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会场。环视是照顾全场,统观全局的观察法。目的是观察和发现整个会场听众的动态,以收到听众对于演讲的反应。同时,听众如果感到演讲者在光顾自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更加全神贯注地听讲。使用环视法时必须注意:不要忽略任何角落的听众,因为被你忽略的听众将会感到被轻视而情感受到伤害,不要头部摆动幅度太大,或眼珠不停地乱动,使听众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二是点视法,即重点观察某一局部听众,在演讲中对专心致志听讲的听众,管理者投以赞许和感谢的目光,可以使他们与你的情感更近,对记笔记感到吃力的“困难户”,管理者投以帮助的目光,他们会更感到温暖,很可能回以感激的点头微笑;对那些面有疑云的听众,管理者投以启发引导性的目光,可以使其神态趋于安定;对那些想发问,但心情紧张、欲言又止的听众,管理者如投以鼓励的目光,可以使询问者壮起胆子,大胆提问;对那些交头接耳、频频躁动的“不安静区”,管理者给予制止性的目光,听讲者就会触目知错,知趣地停止了“小动作”。点视的目的是多样的,目光根据需要有多种含义,使用目光点视法要注意避免和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那不仅会使点视的听众感到局促不安,而且也会使其他听众受到冷落。

三是虚视法,即演讲者的眼睛好像盯住某些听众,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而就听众来说,还会感觉到演讲者在注视他们。演讲使用虚视法,即会使管理者显示出端庄大方的神态,便于控制会场,又可减少刚一上台由于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回忆和描写某种情景时,虚视法还会给管理者以思考、沉浸意中的感觉,引导听众进入你所描述的意境中。在表示缅怀、敬慕之情

时,虚视法有利于烘托气氛,更易于感染听众,引起共鸣。虚视法应用的场合应该注意限制,时间也不可过多,否则容易使听众对演讲者产生傲慢的感觉。

管理者在演讲中,要准确恰当地运用眼神,还应做到:

第一,              眼神的变化要有一定的目的和情感依据。没有目的的眼神变化是故弄玄虚,会使听众感到厌恶。不要做作地去瞪眼,不要故意地去半闭双眼,更不要挤眉弄眼。

第二,眼神在变化之后,就需恢复常态,否则,就会由于眼神运用与演讲内容要脱节而造成形不达意的后果。

(二)面部表情

演讲时,演讲人的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是一种信息表达。一位心理学家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信息表达:一个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面部肌肉姿态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过程。我国演讲理论家邵守义说过:“脸部是心灵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由脸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展、以及脸面的纹路所组成的。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如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失望、忧虑、烦恼、报复、疑惑等最迅速、最敏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面部肌肉组织是由24 双肌筋交错构成。这些面部肌肉组织所产生的感情表现,不受国界、地区、人种的限制,是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通行的交际手段。面部表情语言艺术,主要靠脸、眉、口、鼻四部分来表现。这四者协同行动,共同表演,形成一个整合形象。

在演讲时,表情的产生首先来自于演讲的内容。同时,表情还取决于演讲当时的具体情况,取决于听众和管理者本人的情绪,取决于当时充溢着领导者的感情。

面部语言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寒暑表。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复试验,已经无可置辩地证明,人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在面部上都要有所表现,人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演讲的内容,并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在管理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心理共鸣,起到有声语言有时起不到的效果。

当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表示不以为然和轻蔑时,往往脑袋稍偏,嘴角斜翘,鼻子上挑;当人们感到诧异和惊讶时,往往口张大,眼瞪开,眉挑高;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喜形于色,甚至于手舞足蹈,脸上的肌肉动作往上⋯ .总之,人的面部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人们往往有

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以轻松友好的面孔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时而含笑,时而微笑,时而现出深沉。喜怒哀乐要同内容一致起来,同观众或听众的情绪融洽起来,从而为成功的演讲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而众多的表情中,应该以微笑作为基础。

(三)手势

有人把演讲手势比喻为绿叶,一篇精彩的演讲是朵红花,红花再好,也需绿叶扶持。手势语本身就像文字一样地富有表现力,特别是在言语少于思想、三两句话中蕴藏着通篇哲理的时候,尤其是这样。手势在管理者演讲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演讲中,手势语言有上举、下压和平移等几类;在各类中又分为双手、单手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做如下划分。1.指示性手势。指示性手势,是指管理者在指明对象或发出指示时,所使用的手势。

指示性手指,是管理者经常运用的一种动作。我们看电影和电视就常看到。在古代的领导活动中,也被大量使用。恰当的指示性手势就是这样,既能有助于表达感情,又具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达情式手势。达情式手势,其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的。比如,表示愤怒时挥拳头,摊开双手表示没办法。等等。

达形性手势。达形式手势,是指演讲者为了给听众以一个比较具体、实在、明确的印象,而对事物形象所进行的模仿。达形性手势,在演讲中也常被运用。例如管理者在演讲中讲到某物时,可以用手比划其形状。

比拟性手势。比拟性手势,是指演讲者为使听众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具体感、实在感,从而用手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演讲者在作报告时,想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可以紧握拳头。

演讲时,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取得的演讲效果,结合使用不同的演讲手势。管理者在演讲时确立一个正确的手势形象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不可滥用手势。各种各样的手势,如同在舞台上朗读时的种种动作一样,愈少愈有力量。这是因为,同任何作用于人的视觉东西一样,手势如果被多次反复,便会失去吸引力,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当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二,手势必须用得审慎。因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具有表现力的手势动作是有限的,不审慎就会与所有的人一样,失去特性,因而其演讲也就失去了光华。

第三,手势必须用得有道理,必须是所阐述的思想、所表达的感情的自然产物,而不是一种出于紧张、神经质的乱动。管理者演讲的手势不是随便做出来的,它是管理者内心状态的外部表

现,是管理者进入演讲角色后,在对所讲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对所讲内容有深切感受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大概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有演讲的感情冲动,而又十分恳切他讲出该讲的话时,自己的态势动作就显得自然得体,并常常由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倾注于演讲而忘记自己这时所做的手势动作,虽然未曾受过专门训练,却做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真实准确,

无可挑剔。

第四,手势不宜只从肘部做起,那样显得局促,不自然、不大方。从肩部做起,显得有力而顺眼。领导演讲时的任何手势都要和其说的某句话一起完成。如果太快或太慢,看似小小的不妥,则往往突出不了你强调的重点,甚至会使听众将别的什么当作你强调的重点。

(四)体态

一般说来,管理者在演讲时,常常采用立势、坐势两种基本体态。有时根据需要,在立势演讲中,可以不断变换姿势,时而正立势,时而侧立势,时而移动势。究竟采用何种姿势演讲,最主要的取决于听众对象、演讲内容以及当时的气氛。当然,这与管理者自身的习惯、年龄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1.立势演讲形象。这会给人以干练的印象和平等的感觉。加上演讲者当时的装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客观效果。对管理者来说,立势演讲能够扩大视野,容易发生灵感。随时根据听众的心理、情绪,调节演讲的节奏、语气,便于与听众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但这种姿势,也容易给演讲者,尤其是年轻的管理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怯场或过于拘谨的情况。而这种演讲姿势又恰恰合适于年纪较轻的同志,所以,加强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坐势演讲形象。这会给听众以老成庄重的视觉印象。因为这种姿势有一定的遮挡物(如讲桌等),没有把演讲者的大部分身体暴露出来,所以,演讲者不必调控姿势,少花了精力,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在演讲内容和其它技巧上。当然,这种演讲也有一些弊端:在感觉上,与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两种体态各有利弊之处。使用时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管理者一旦站在讲台上,就应该端正、庄重,同时微微收腹,使胸部挺起,具有一种稳定感。稳定,能表现出管理者性格的沉着坚定并显示对演讲成功的信心,使听众感到英姿勃勃、潇洒自如,富有美感。稳定的感觉是通过对称的体形体现的,站立时,不应斜肩、偏头曲颈,这样会破坏身体的左右对称,导致平衡感的消失。

两脚的站法有两种:一是“前进式”的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稍有距离,成45°角,重心侧于前足,身躯稍微前倾。这种站势给人一种向上的振奋的感觉,一是“自然式”站法,即两脚平衡,相距与肩同宽。这种站姿给人一种旨意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无论采用哪一种站法,都要注意:

第一,              要使自己的站立有利于演讲。站姿不好,演讲的形象就比较别扭,甚至东倒西歪;

第二,要有利于走动。开始没站好,走步和转动都显得困难,有时还会出现摇晃;

第三,要有利于发音。不适当的站姿,直接影响到演讲者的发音。如果管理者准备坐着演讲,坐姿要端正、文雅,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面对听众。切不可上身趴在桌子上,眼睛只对着讲稿而忽视了听众。坐的时候,可以先用腿的后部触摸座椅,然后,小心从容地坐下去。不要随随便便地用大动作搬运桌椅或挪动话筒,这样,既容易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也显得太冒失,不稳重。

无论哪一种体态,对演讲者的最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演讲姿势要自然、得体。具体地说,管理者在演讲时,要始终面对观众,不能把脸侧向一方;姿势也要经常变换,如果总是一种姿势,就显得呆板,达不到与听众融洽地交流感情的作用;管理者在演讲时,不要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也不能像木头人一样的一动不动,若那样也会使听众感到疲劳。特别注意的是,要竭力避免已形成的陋习。如常常地摸眼镜架,摆弄笔杆,捋头发,抓话筒以及双手插兜等。这些都是下意识地、不自觉中做出的。我们在做时是无意的,可看到的人却是有心的,会给他们留下不稳重、轻浮、缺乏自信的感觉,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的。

口语表达

 

演讲是通过声音发生信息的。好的口语表达不仅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声声入耳,娓娓动听,使听众心潮激荡,如痴如醉,完全陶醉于演讲之中。相反,如果口语表达不佳,不但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思想和情感,反而会使听众厌恶和烦躁,影响演讲的效果。

(一)声音形象

1.声音正确清楚。为了有效地传达出演讲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求吐字正确清楚。如果发音不对、不清,听众就不知道演讲者所云。要达到理想的标准,需从三方面努力:一是要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发音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只有相互联系,协调配合,

才能形成正确清楚的语音。二是要注意会场空间的大小和扩音器的使用。演讲者一定要视会场空间的大小,控制自己的声音,使每个听众都能听得清楚明白。使用扩音器也要注意距离适度,离话简太近,声音刺耳;离话筒较远,声音微弱,都会破坏演讲的效果。三是注意声音的流向,不可将声音只输送给某一部分听众,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听众。

2.声音清亮圆润。发音正确清楚,是要求声音表达科学化:清亮圆润则是要求表达艺术化。如果演讲者的声音如“金石掷地”,清脆悦耳,就会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不但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能使人愉悦。声音是否清亮圆润,不仅受制于发音器官的先天条件,而且取决于训练有素的后天条件。

3.声音富于变化。演讲者的声音要富于变化,如果演讲的声音平淡而没有变化,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甚至令人烦燥不安。声音的变化,不仅是听众的要求,也是演讲时表达情感的要求。内容庄重的演讲,就应用严肃的声音;内容平和的演讲,就应用舒缓的声音。这些,演讲者在演讲时都要注意加以运用。

4.声音有力、耐久。演讲的声音除了要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有力、耐久。为此,演讲者一定需要克服喃喃自语的演讲习惯,在演讲的时候,要有力度,让人受到鼓舞和振奋。声音如果没有力度,就无法起到感染听众的作用。此外,演讲时,声音还需要持久,有的演讲者开始演讲的声音还可以,比较有力量,慢慢地,越讲越没劲了,这种有始无终的声音,必将大大削弱

整个演讲的效果,听众会对管理者的自信心表示怀疑,进而怀疑演讲的内容。

演讲的嗓音是否优美,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演讲的嗓音运用有其内在的规律,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二)郑重严肃的形象

管理者的社会角色及其演讲的内容、目的、形式、场合,决定了演讲一般都具有郑重性。具体表现在口语表达方面,则是选词用语规范、恰切,重音、停顿、节奏使用适当,语言中肯有力,语调和谐自然。选词用语规范、恰切,主要是指用词准确、恰当,用语合乎语法,遵守

逻辑,演讲选词用语不仅要从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特点等语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从国家政策、领导身份、讲话场合等因素上考虑、选择,使演讲的语言规范、严密。反之,乱用或生造语词,信口开河地乱讲一通,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甚至失去自己演讲的威力。

重音、节奏、语调等方面,也是体现演讲口语表达郑重性的重要因素。在演讲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有失郑重性的口语表达现象:一种是演讲的口语表达没有重音,任意停顿,讲话的速度很快,像“连珠炮”似的。节奏过于紧促、整个演讲显得慌张。这种现象大多出自才走上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当地控制口语表达的重音、停顿、语速和节奏。第二种是口语表达的语言轻浮,乱用语气词,口头语过多,不是“哼、哈”,就是“嘛、啊”。第三

种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调,语调没有起伏变化,平淡而无声色,甚至故作姿态,耍花腔,怪声怪调。这三种不良现象,势必都影响管理者演讲的郑重性。那么在确立郑重严肃形象时怎样才能做到重音突出、停顿适当、速度快慢有致、节奏分明、语气中肯有力以及语调和谐自然呢?

1.重音。重音就是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把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语重读或者轻读,从而起到突出强调作用的口语表达技巧。可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演讲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重音都必须做到:要从演讲的内容、感情、环境和对象出发;要读音轻重有层次,有主次,能互相映衬,显出波澜;要注意协调,做到重音不是喊叫,轻音悦耳动听,高低起伏,自然和谐。

2.停顿。停顿就是在语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顿歇。演讲表情达意离不开停顿,通过停,可以使听众听清、理解演讲内容,可以便演讲者获得换气润嗓、调控演讲气氛的时机。“停顿不是突然把语音切断,一般是延长字的读音,是声音短暂的休止,而不是思维和表情神态的停顿。”停顿不要“一刀两断”,而应“藕断丝连”。何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

主要取决于语句结构、段落层次、意义情感和某种特殊需要。

3.节奏。演讲的节奏就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起伏激缓,结构的松散疏密,语音的轻重顿连,语速的快慢徐疾,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演的动静行止等,有节拍、有规律表现的综合技巧。语速是演讲节奏的主要因素,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法。一般地说,内容重要之处,中心句、段,语速要慢,而非重要的内容部分,则语速较快。表现急速行动、强烈鼓励、热烈争辩、紧急命令等情境,或欢乐、兴奋、惊惧、急切、激昂的感情,语速较快,而表现忧郁、沮丧、悲痛、失望、犹豫、沉静、闲适的心情,语速较缓。

语速与演讲的基调和环境气氛也相联系。明朗、欢快的基调,紧张、热烈的气氛,语速稍快;沉痛、抑郁的基调,幽静、庄重的环境语速平稳。演讲运用语速要疾缓有致,一张一弛参差错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以声传情。反对那种活像“抽风病”似的“连珠炮”演讲语速,也反对那种“懒汉呻吟”式的“马拉松”演讲语速。

节奏和语速紧密相关。语速急快,呈现快节奏,语速徐缓,呈现平缓型节奏。此外,节奏还和其它多种因素有关,要把握好节奏,需综合的调控。作为演讲,要注意不同场合、不同演讲内容,采用不同的节奏。

□幽默、口语化及简洁

 

(一)幽默形象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增强管理者演讲的表现力,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

2.用漫画式的描写。这种方法就是管理者用语言画漫画。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3,用借代造成幽默感。借代是不出现本体而出现借体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口语化形象

所谓口语化,就是要求管理者的讲演,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对说的方面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的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如同平时说话一样顺当。所以管理者的演讲要经得起说与听的考验。

所说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口头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具有规范化、逻辑性的口头语言。比如有些管理者的即兴讲话,常常出现重复、啰嗦、零乱、模糊和用词不当,辞不达意、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音节重沓、脱落、停顿、习惯上的口头语等问题,是不符合口语化规则的。怎样确立口语化形象呢?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使用短句。句子过长,讲起来费劲,意思不好把握,听起来也感到紧迫,令人费解。

2.改倒装句为正装句。倒装句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具有强调某种成

分的作用。但有的倒装句在演讲中显得很别扭,不够“入耳”,改成正装句

后,就容易为听众所把握。

3.改换或删去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成语。演讲用声音来交流感情,文字的字形不起媒介作用。如果在演讲中掺杂一些不便于听的或为听众所不熟悉的文言词或成语,听众听起来吃力,就影响效果。

4.改单音词为双音词。因为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声音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讲演中的单词要尽可能地改用双音词。

5.改生僻的词为常用的词。所谓生僻的词,主要指不常用的、意思晦涩的词。演讲中要注意把它们改成常用的、现成的词。

6.不用生造的怪模怪样的词。生造的词是指个人生编硬造的、不合实际不合汉语规律的词。

7.用明白的语言解释难理解的术语。管理者在演讲时,常常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怎样把它们解释明白,这就是语言的通俗化问题。一是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形象事物解释抽象的概念:二是用举例来说明听众陌生的事物;三是用对比的手法解释某种现象。

(三)简洁明快的形象

古语云:“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讲者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人们更需要简洁、准确、明晰的言谈,而管理者或企业家对时间更是珍惜如金。简洁、明快地运用语言,对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是要熟练地运用演讲这门艺术的逻辑力量。演讲不是表演,演讲的逻辑力量远远超过表演式演讲的艺术效果。在林肯的演讲辞中,演讲的中心思想贯串于始终,具有强有力的逻辑力量。

三是内容要集中,文辞朴实精辟,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成分。语言的简洁,具有无限的魅力。管理者在演讲时,要把追求语言的简洁、明快、中肯、准确,作为有效演讲的重要手段之一。

2hN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文  /  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